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弈桑
“我打紅土真的沒有太多的享受,”在馬德里大師賽之前,吳易昺接受采訪時笑著說:“我覺得自己更多是個硬地球員,另外我的教練也認為我的球風更適合硬地?!?一天后,他便在首輪完敗給了斯洛伐克選手摩爾坎,比分為2比6和4比6,加上一周前在巴塞羅那首輪輸給施瓦茨曼,吳易昺遭遇了紅土賽季的兩連敗,至今仍難在紅土巡回賽中取得一勝。
雖然沒有太多紅土比賽的經驗是一個原因,但不得不承認的是,這兩站比賽吳易昺的簽運都相當糟糕,兩個對手都是典型的紅土選手,施瓦茨曼雖然英雄不敵當年,但畢竟是在法網打入過四強、進入過羅馬大師賽決賽的選手。摩爾坎本周的排名雖然比吳易昺還低一位,但卻是一位為紅土而生的選手,他三次闖入決賽都是在紅土,上周在波黑也打入了四強。
所以當兩站的簽表出爐之后,這樣的結果多少就在情理之中,只是遺憾的是吳易昺并沒有帶來驚喜,正如他自己所言,覺得自己還是個硬地球員,而來到紅土上也沒能做出相應的變化和調整,比如滑步救球、網前小球、增加上旋等等,當然更重要的就是意識的轉變,相比于硬地上追求進攻中打死對手,在紅土上顯然需要更多耐心來和對手周旋。
而所有的這些方面,吳易昺還是需要通過更多的比賽、訓練去摸索,畢竟這才只是其生涯第一次在國外打紅土賽季,正如他在賽前采訪中說:“因為在中國我幾乎不會在紅土訓練,我每年可能只有很少的機會在紅土上訓練和參賽,這對我很艱難?!?nbsp; 不光是吳易昺,其實對于很多生于硬地的選手而言,每年的紅土賽季通常都是漫長的“折磨”。
比如大多數美國男選手,每到紅土賽季都只是“混日子”,他們大概也不相信自己能打好。甚至大坂直美、梅德維德夫等頂尖球員,幾乎拿遍了所有硬地榮譽,但一到紅土便一籌莫展,久而久之就生出了對紅土的厭惡之情,梅德維德夫甚至每場紅土比賽后都會抱怨,比如今年他就曾說:“每次我都告訴自己,盡量享受在紅土打球,不過在十分鐘之后就放棄了?!?/p>
這番話可能是大多數自封為“硬地選手”的人內心真實寫照,對于這些硬地高手為什么打不好紅土,小威的前教練莫拉托格魯就分析說有兩個原因。一是心理方面的:“當你認為自己在這種場地類型上不可能取得太大成就時,你就不會很擅長?!?nbsp; 第二就是紅土上對球質和移動要求很高,如果你的球質不高很容易被攻擊,而移動不好就很難保持平衡。
其實這兩點也完全適用于吳易昺,好在他思想上并不拒絕紅土,也完全意識到了紅土的重要性,“紅土是巡回賽重要的組成部分,如果想成為更頂尖的球員,就必須適應紅土,這就是我的下一步?!?這次他在馬德里就說:“我和教練都同意只要愿意放更多時間,進行高水平的訓練和比賽,我一定會慢慢適應變得更好?!?所以球迷們也不妨多給他一點進步的時間。